我校“三个强化”培育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6浏览次数:112

乡风淳,乡村兴,培育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精神保障。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持续推进环境改造、深化文化帮扶、强化宣传引导等切实举措,为乡村换新貌、增颜值、添活力,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环境改造,优化村居环境

学校坚持以优化村居环境为切入口,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乡村环境整治,为乡村换新貌。持续推进定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项目持续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通过不断完善村庄道路、排水以及路灯建设,不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学校定点帮扶的固镇县王楼村已完成道路整修1000米、下水道改造620米、危房修缮2户。固镇县兰石居统筹建设资金,规划新建公厕2座、整改户厕94座、新装路灯77盏、新修道路1290米、改造脱贫户住房2户;学校驻村帮扶队以乡村环境治理为抓手,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农户包卫生、小组包秩序、村包环境,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2021年,固镇县王楼村驻村干部带领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所在乡镇被评为“安徽省卫生乡镇”;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创意景观,打造特色生态空间。2021年,学校联合蚌埠市龙子湖区团委、区妇联、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等单位举办“乡村人居环境景观创意大赛”,鼓励支持师生紧密结合村容村貌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和设计,为当地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空间,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的整体风貌。

强化文化帮扶,绘就美丽乡村

学校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号召师生参与乡村振兴。2016年学校启动“彩绘乡村”志愿服务活动,连续6年将墙绘艺术、写生艺术、景观设计带到乡村,将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为美丽乡村发展建设篇章添彩。截至目前,已对口服务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圩疃村、蚌埠市李楼乡曹巷村、蚌埠市固镇县李楼村、蚌埠市固镇县王楼村和多个文化活动场地,累计绘制墙绘5000余平米,参与学生近600人次;开展推普活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宇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自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肯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专门致信感谢学校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2022年暑假,由学校文学院组成的推普志愿服务小队再次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活动。

强化宣传引导,涵养时代新风

学校坚持向乡村输送优秀文化,通过深入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学校重点组建了一批红色宣讲团,走进乡村,与村民、基层干部交流,了解基层现状,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理论知识送到基层。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连续8年走进基层一线进行宣讲,这支以学校理论研究型社团为主要成员的社会实践团队已经连续6年入选国家级重点团队。今年,学校宣讲团继续深入定点帮扶村开展常态化理论宣讲,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真正让广大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引导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挖掘文化特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学校在帮扶工作中坚持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指导驻村干部根据定点帮扶村文化特点,深入整理本地文化资源,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涵养文明乡风。

学校将进一步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加强文化队伍培训,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多样的传播渠道和多彩的文化产品,扎实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安财力量”。

(撰稿:党委组织部 李俊忆;审核:党委组织部 贺佩宏)